乳癌術后早期功能鍛煉,有利于手術后上肢靜脈回流及引流液的流出,,利于術后上肢水腫的消退,。更重要的是,早期功能鍛煉減少了疤痕攣縮的發(fā)生,,提高了患側上肢的功能恢復及患者自理能力的重建,,增強了患者對生活的信心,提高了生活質量,。
患側上肢功能鍛煉的具體步驟:
一,、術后第1至4天:
-
握拳:患者身體站立位,健側拖住患肢肘部,,患肢盡量伸直,,做握拳、伸掌運動,。
-
轉腕:患者身體站立位,,健側拖住患肢肘部,患肢盡量伸直,,環(huán)形轉動腕部,。
-
屈肘:患者身體站立位,健側拖住患肢肘部,,患肢每屈肘90度,、握拳,再伸肘90度,、伸指為一個回合,。
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,,每次4個8拍。
二,、
1.術后一周以后引流管拔除的前提下,,如無傷口出血、積液等情況發(fā)生,,除以上活動外,,可增加活動量,可行a.肩關節(jié)環(huán)繞,;b.上舉,;c.摸耳;d.爬墻,。
2.待患者拆線,、傷口完全愈合后,加做e.抱頭,;f.后舉,;g.外展三節(jié)操。
握拳

轉腕

屈肘

肩關節(jié)環(huán)繞
上舉運動

摸耳運動

爬墻運動

抱頭運動

后舉運動

外展運動(一)

外展運動(二)
五,、
行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后功能鍛煉操:
為促進頸部功能恢復,,術后病人在切口愈合后可逐漸進行頸部活動,直至出院后3個月,。頸淋巴結清掃者,,因斜方肌不同程度受損,功能鍛煉尤為重要,。故在切口愈合后即應開始肩關節(jié)和頸部的功能鍛煉,,并隨時保持患側上肢高于健側的體位,以防肩下垂,。
1,、頸部訓練:
(1)向左右看
(2)緩緩向兩側傾斜盡可能觸及肩部
(3)頸前屈后仰鍛煉,低頭下頜接觸胸部,,再抬頭盡量后仰
2,、肩部鍛煉:
(1)將對側手放在椅子或凳子上,腰稍彎,,擺動術側肩及臂,,向左至右,在恢復至原位,。
(2)右前向后擺動肩及臂,。
(3)旋轉肩及臂,向前再向后,旋轉幅度逐漸加大,,并抬高至盡可能舒適的高度。
3,、肩關節(jié)旋轉鍛煉:
(1)鏡前坐直,,雙手放于胸前,肘關節(jié)呈直角,,肘向外展,。
(2)肩向后旋轉并使肘恢復至原來位置。
4,、肩關節(jié)抬高鍛煉:
(1)用斜方肌協(xié)助,,使全身放松。
(2)手臂在肋緣交叉對側手支持術側肘,,并緩緩聳肩,,應用力協(xié)助抬高患側肩及臂。